《梅州日报》创文特刊今日热点:用“民政温度”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时间:2024-11-05 05:42:47 来源:时讯视界

市民政局多措并举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障服务体系

● 本报记者 黄钰然

通讯员:李福君

“垃圾分类新时尚,我是梅州少年我先行!”梅江区江南街道社工站内,日报热点九游孩子们响亮的创文成长口号声在活动室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特刊环保课堂正在这里进行。只见环保小组的今日健康成员们积极动手,把废旧纸箱、用护卡纸等变废为宝,航孩变成了一个个崭新的民政温度分类垃圾桶。这是梅州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日报热点市民政局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未成年人保障服务体系,创文成长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刊用“民政温度”为孩子们的今日健康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图为梅城街道社工站开展的用护“垃圾分类新时尚,我是少年我先行”环保活动。 (市民政局供图)

发挥社区作用

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

“阿姨,您好!您了解垃圾分类吗?我这里有宣传册……”近日,梅江区江南街道社工站组织环保小组的成员们一起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讲,为社区内的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争当小小宣讲人。九游

“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后,参与社区走访宣传活动,用自身行动影响更多群众。”江南街道社工站社工吴丹妮介绍道,通过成立社区儿童环保小组,加强互相合作,加深孩子们对实行垃圾分类的认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传递环保理念和知识。

为了塑造未成年人美好心灵,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政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引导各社工站链接社区内外的志愿者,组织未成年人参与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并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广东社工“双百计划”服务,以面询、授课、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同时,民政部门抓好社区家长学校、社区教育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至目前,全市现有城乡社区2239个,已建立家长学校2113个,其中梅江区、梅县区的城区社区家长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开通“护童热线”

为困境儿童排忧解难

今年,我市民政部门在8个县(市、区)开通了困境儿童服务热线“护童之声”,24小时接听求助电话,切实保障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年初,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困境儿童服务热线“护童之声”曾接到来电求助。“谢谢你们收留我们母子,谢谢,谢谢!”一行特殊的母子三人来到了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他们刚来到的时候,母亲身上带着伤,两个儿子都沉默寡言,非常排斥别人的接触。”据该中心工作人员陈涛介绍,该名女子因不堪忍受丈夫常年的家暴,带着两个儿子寻求帮助,中心对其实施临时救助保护服务,让母子三人入住到了临时的“家”。

原生家庭的长期争吵,让兄弟二人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成长心理障碍。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找回健康快乐的童年成了该中心社工们的首要任务。通过与两名儿童面对面交流、开展游戏等方式进行疏导,兄弟二人逐渐活跃开朗起来,安稳地度过了这个特殊时期。目前,母子三人已搬离了救助保护中心。该中心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帮助其三人找到安全住所,并帮该名女子找到了稳定的网商工作。让她既能工作又能兼顾照看小孩,解决了当下母子三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自“护童之声”开通以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共为5名求助未成年人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在开展困境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关爱行动时,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开展调查、走访,共排查困境儿童3161人,全部落实监护、社会救助、一对一帮扶,及时解决了生活、监护不力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共32439人、孤弃儿童804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21人。市民政部门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分别纳入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范围,确保特殊未成年人群体正常生活和接受教育。接下来,我市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措施,扎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关爱保护长效机制,形成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格局。

警民合力帮助  

老人平安回家

●本报记者:张爱飞 

通讯员:丘振兴

掌上梅州讯  日前,大埔公安民警接到热心群众报警后快速出警,成功将一名在山中迷路的老人送回家。

近日,大埔公安湖寮派出所接报警称,辖区长新村有一名老人在山中迷路,因沟通困难无法联系其家人。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了解情况。经了解,民警得知老人当天骑着三轮单车捡废品,不觉间走到了长新村,因该村较为偏远,山路复杂,且天色已晚,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时,由于老人在沟通方面有困难,群众一时也无法联系到其家人。

民警果断运用智慧新警务的人像比对系统,确定了老人的身份并联系其家人。考虑到夜晚山路难走,老人骑着无照明设备的三轮单车回家不安全,民警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八旬老人走失  

民警连夜搜寻

●本报记者:张爱飞 

通讯员:陈建生 陈芳

掌上梅州讯 9月18日上午,平远大柘镇杞元村村民张女士及其家人来到该县公安局大柘派出所,将一面锦旗送到民警手中,感谢大柘所民辅警帮其找回走失的老母亲。

9月15日晚7时许,大柘所接到张女士报警,称其母亲刘女士现年85岁,患有老年痴呆症,于中午外出后一直未归,请求民警协助寻找。接警后,民警赶到张女士家中,详细了解刘女士的外貌特征。在所民警则依托智慧新警务平台查找老人的行走路线。当晚10时许,家属称发现刘女士的一双布鞋。民警随即赶到,会同家属在周边寻找,并慢慢扩大寻找范围。眼见到了凌晨1时许,仍不见老人踪迹,为免老人发生意外,民警不顾疲倦继续开展搜寻工作。

直到凌晨2时许,民警终于在路坎的草丛中找到了昏睡的老人。经家属检查,所幸老人身体并无损伤,随后民警与家属将老人护送回家。经了解,老人身体已无大碍,目前正在家中休养。

面包车坠入水圳  

油站员工伸援手

●本报记者:梁志航 

通讯员:汤映妮

掌上梅州讯 “救命!”9月18日19时45分许,丰顺县建桥镇正下着大雨,中石化建新站站长王小琴和当班员工吴宝民在油站忙着给顾客加油时,却突然听到“轰”的一声,紧接着听到了求救声。

两人走出油站一看,原来是一部粤A牌面包车因雨天路滑,路况不熟且光线较暗,在建新加油站前方道路冲出了路面,从5米高的路面掉落到路边水圳上,情况紧急。油站两人当即分工,一人冒着大雨前往事故现场查看情况并救人,另一人则紧急报警和拨打急救电话。经过快速救援,车内一男一女两人被成功救出,所幸两人伤势不重,没有生命危险。

嘉应学院江北校区西门侧乱摆卖现象严重

学府门口成自由市场

本报记者:洪国栋

掌上梅州讯 近日,市民李女士向本报《民生一线》栏目反映称,位于梅城205国道嘉应学院江北校区西门侧的一段道路,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严重,不仅影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也影响市容市貌。

25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学校西门左侧一段近100米的道路被各类流动摊贩围得水泄不通。除大学生外,该处的流动摊档还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市民和外卖派送人员。为贪图方便,不少外卖人员和路过的市民将车辆直接停放在摆卖点一侧的机动车道上(如上图)。记者留意到,学校西校门左侧设有明显的禁停标识。“近段时间,流动摊贩的数量明显增多,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李女士说道。记者留意到,下午6时许,该处摆卖点的地面上已散落有不少水果皮、包装袋等垃圾。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整治,规范摆卖秩序,还大家一个干净,顺畅的道路环境。

编辑:李子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