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持续走高,市监总局:读懂检测报告,防范首饰消费陷阱
近期,金价检测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的走高总局AG超玩会消费热度也随之增长。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市监首饰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读懂应防范消费陷阱,报告保障个人权益。防范
首先,消费陷阱珠宝贵金属首饰的金价检测价格与其类别和等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选购高价格的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要了解必要的走高总局AG超玩会质量标准常识。例如,市监首饰珠宝玉石类产品的读懂主要国家标准包括《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2)和《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等,其中列举了常见珠宝玉石的报告检测和命名方法。其次,防范要了解珠宝贵金属类产品的标识管理要求。例如,贵金属类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印记(指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的永久性标识)、标签等。如果商家宣传首饰为贵金属类产品却没有相应标识,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此外,消费者应当查看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消费者要确认检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所用检验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消费者还要核对报告关键信息。例如珠宝玉石类产品报告的照片与实物是否一致,产品的定名是否规范,如果出现表述含糊的“玉”“宝石”等名称需要警惕,还要注意证书的备注栏是否注明“处理”“染色”“充填”等关键信息。贵金属类产品应检查是否依据国家标准对纯度命名,以重量结算的贵金属类产品是否有准确的重量数据等。
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仿冒检测报告和“营销话术”,如果发现印刷粗糙模糊、内容严重缺失、在正规检测机构网站查询不到的报告,就有可能是仿冒权威机构的假报告或“套牌证书”;贵金属类产品有按实际克重计价、“一口价”等不同销售方式,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计价方式。同时避免商家混淆概念,或者夸大质量等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来源:市说新语
- ·广东今年GDP有望突破15万亿元
- ·运行一年,“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突破38亿元
- ·广州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30日开幕!八大亮点玩足六天
- ·科技新品频亮相 引领出口新潮流
- ·假期第二天广铁发送旅客193.5万人次,这些方向尚有余票
- ·涉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范围、收费等,珠海发布最新通知
- ·黄眉头、凤尾鱼……广州南沙当季疍家风味海鲜美食上新
- ·北江流域可能出现较大洪水,广东启动水利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 ·4月10日起,广州南站新增3趟周末线列车
- ·广州南沙企业借“广交会”组团出海
- ·广州白云一楼盘质量引业主担忧:飘窗墙体用泡沫填充、厕所多次维修仍漏水
- ·强雷雨+短时大风+小冰雹!强飑线逼近广州
- ·种子=芯片!广东海洋大学为“蓝色粮仓”装上这些“中国芯”
- ·“我要上全运”2024年广东省青少年桥牌锦标赛在中山举行
- ·第14届“世界马尔贝克日”庆典在广州举办
- ·快讯丨市领导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活动